说起“政工元帅”,大家自然就会想到罗荣桓元帅。他是我军公认的卓越政工领导者,我军政工战线上的“一面旗帜”。那么除罗荣桓元帅外,还有别人吗?其实,我军好多将帅可以说是军政兼优。仅以十大元帅为例,虽绝大多数以军事见长,但也不乏优秀政工领导者。比如说,彭德怀、林彪、贺龙、陈毅、罗荣桓、聂荣臻等都兼任过大战略区一级的政治委员。这些人当中,特别是陈毅和聂荣臻两位元帅,一定意义上说也与“政工元帅”称号搭边,甚至也能算得上“政工元帅”。陈毅从南昌起义开始,便做的是73团团政治指导员的工作。起义余部进入赣南后,师一级军政主官均已离开部队。陈毅作为唯一的团级政工干部,协助朱德做稳定部队的工作。后来,部队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旗号后,朱德任师长,陈毅任党代表。朱、毛红军会师后,陈毅还一度做过前委书记、红6军政委等职。纵观陈毅在红军时期担任的职务,虽也间或当过军事主官,但主要还是以政工为主。抗日战争时期,陈毅担任的虽然更多的是军事主官的职务,但在江南江北时期,做政治工作,特别是统战工作占据了陈毅相当多的精力。这时,粟裕已开始和他搭档。在军事指挥上更多地替他分担。后来任新四军代军长一段时间后,便去延安一两年时间。至于解放战争,陈毅则一身兼着华东战略区司令员和政委的职务。不过,这一期间,中央已明确指示“战役指挥交粟负责”。某种程度上说,陈毅更多的是在做政委的工作。综合陈毅的任职经历情况,加之他擅长做政治工作,如果称陈毅为“政工元帅”,也是不无道理的。聂荣臻元帅从红军时期起,主要做的一直也是政治工作。这期间,以他和林彪搭班子几年、一直任红1军团政委这段经历最有名、最富色彩。抗日战争时期,聂荣臻任115师副师长,实际上履行的仍是政治委员的职责。115师“分家”后,聂荣臻率独立团、特务团等开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,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后任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。解放战争时期,聂荣臻依然在晋察冀军区主持工作。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,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,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,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聂荣臻是以军事工作为主线的。综合聂荣臻的经历,也是军政兼顾,红军时期以政工为主,抗日战争时期军政兼顾,解放战争时期以军事工作为主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聂荣臻与“政工元帅”同样也是搭边的。再回过头来看,我军公认的“政工元帅”罗荣桓,其实也不是绝对的一直是政工经历。抗日战争时期,在山东根据地,罗荣桓从1943年3月起直到抗战结束,便一直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115师政委、代师长。在抗战的关键时期担任军事主官,意味着罗荣桓不仅管政工,而且还直接领导军事工作。通过那几年的实践看,罗荣桓在领导军事工作时,同样也很有一套,把山东战略区的各项工作,包括军事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。这样看来,号称我军“政工元帅”的罗荣桓也并不是绝对的“纯粹政工”,也有过任军事主官、组织指挥打仗的重要经历。透过罗荣桓、陈毅、聂荣臻三位老帅的例子表明,没有绝对的”军事元帅“和“政工元帅”之分。往往是革命需要他们任什么职、兼什么职,他们便欣然领命,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政工领域,以及其他领域,他们总是能够很好地胜任,总是能够很快打出一片新的天地来。 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